12月13日,学院编播系组织了“2018中国影视”主题教研活动。管志涛、张明超两位青年教师以“2018中国电影”、“媒介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电视内容生产”为题回顾总结了2018年中国电影、电视业的发展状况。院长助理、编播系主任郝建国主持活动。
管志涛老师以“调整、震荡、泡沫破裂、回归理性、打破旧规、孕育希望”六个词总结了2018年中国电影的发展状况。系统介绍了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的走势特点、网络大电影的蓬勃发展、电影学术的研究现状。她认为2018年中国电影总体特点是回归理性,制作方和受众对电影的判断是依据艺术审美和实际回馈,而不是其他的非艺术、商业化因素。王蒙等老师随后对管志涛老师的总结进行了讨论,认为2018年《无问西东》、《我不是药神》等现实主义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希望,电影该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凸显了出来。而《爱情公寓》等电影的票房也让我们看到了电影受众自觉意识的觉醒,口碑决定一切,而不是低质量的制作和炒作。同时,《毒液》等国外电影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也让我们思考国外的电影评价体系和中国电影受众的思维和判断是否匹配,中国电影自己的评价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是不是应该重视起来等等。
张明超老师以“媒介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电视内容生产”为题回顾总结了2018年中国电视内容产生的特点。他以网络剧《延禧攻略》为例,阐述了新电视生产在制作、剧情和古代文化审美中的特点;以纪录片《人生一串》、《风味人间》为例,讲解了新拍摄技术的使用和内容创新对纪录片质量的整体提升;以《奇葩说》为例,谈了网络综艺节目“荒诞辩题下仍是多元化价值表达”、“内在严肃意义与外在娱乐呈现”的特点;还以《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为例,谈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挖掘类节目创新的担忧。随后,郭雨欣等老师对张明超老师内容中的概念、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总体上大家认为基于互联网的内容生产正在对传统电视造成很大压力,传统电视在内容上是坚持自己基于主流价值观的生产方式,还是适应互联网的需要进行继续创新是目前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
教研活动持续近两个小时,讨论热烈,体现了大家对2018年中国电影、电视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的关注。郝建国在总结中提到,两位老师的报告都提到了网络大电影或网络电视节目的特点和对传统电影、电视的冲击。这说明新媒介技术对内容生产的影响不光是技术性的,还涉及到对艺术形式甚至艺术本质的重新认识。希望教师继续进行相关研究,以后的教研活动继续进行深入讨论。同时将研讨内容带入课堂,推动研究性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管志涛老师回顾总结2018中国电影发展状况
张明超老师回顾总结2018年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特点
讨论现场